张国勇(招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新能源行业负责人)
赛道投资机会。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窗口期是确定性的,下一个朝阳行业即将到来,2023年、2024年是好的投资、创业窗口期。预计到2026年行业已经发展起来了,届时投资、创业收益不明显。
梯次回收。个人目前不看好梯次回收发展,因为整包电池容易拆解,但回收电池单体寿命、可靠性、拆解难度等短期内都是特别大的问题。
再生利用。再生利用存在机会,2021年市场规模约150亿,2022年300亿左右,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600亿。动力电池使用五年后才会陆续退役、淘汰、回收,现在是投资和创业窗口期。
赛手投资机会。业内企业都在或已经建设了一定量的湿法回收设施。议价权、话语权不一定在整车厂、电池厂,回收对工艺迭代要求越来越高,创业企业机会还是很大的。
选赛手招银主要考虑几个方面:一是白名单内的企业;二是技术创新,如回收率、稳定且便宜的原料;三是财务规范性;四是长期收益。
李卓(科力远战略发展总监)
行业布局。谈动力电池的万亿市场,我们有几个结论:
一是一定不能回避储能这个大的市场。
二是回收技术一定要优化升级。商业模式一定要落地,得靠技术好,能赚得到钱。
三是在深圳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必要性很高。目前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很贵,产业链利润都在上游,产业很不健康。用好深圳金融市场,通过打通上下游,把电池物权拿在手上,建立渠道的优势。形成、发挥深圳城市矿山资源优势,需要多方深入推进。
翟峰(邦普循环副总裁)
企业发展思路是“一核两翼”。
“一核”是回收,做定向循环,即动力电池资源回收利用,再用回到动力电池去。
“一翼”是资源端。新能源汽车爆发,对原材料需求旺盛,单靠回收资源是满足不了生产的,还得靠掌控资源端,这样才能提供稳定原材料。
“一翼”是正极。为了能和下游电池厂产生联系,使我们能更深入参与行业,在材料工艺上迭代,所以业务延伸到正极材料。
大湾区布局。各级政府逐步意识到电池回收的重要性。广东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第一,体量大,电池退役时回收需求好。广东是城市矿山,发展前景巨大。
卢周广(南方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系教授)
动力电池回收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动力电池的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拥有了全世界最先进和完备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电池核心材料的制造方面,在能量密度等核心技术方面,和全球顶尖的技术仍存在明显差距,缺少原创的核心技术。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是新能源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存在着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退役动力电池安全高效带电破碎以及回收的商业模式混乱等痛点与难点。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高校与投资方通力合作来解决。整体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销量的持续提升,动力电池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黄金发展时期。在技术上路线方面,应加强易回收的电池材料和电池结构的研发。长远来看钠离子电池、超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有望脱颖而出,支撑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的广泛应用。加强科研院所和产业届的产学研合作,协同攻关核心的原创技术,是中国电池产业真正领先世界的必由之路。
戴旭闽(北新新能董事)
北新新能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不断深化对锂电再生利用行业的认知。
一是产业层面,电池再生利用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具有刚需性质,其重要性堪比充电补能设施,只有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实现对电池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才能真正打通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层面,通过电池可持续循环利用解决锂、镍、钴等关键能源金属在地缘政治波动情况下,战略资源被“卡脖子”的风险(对海外矿产资源依存度超过80%),通过资源要素的内循环,实现新能源汽车、风光储能等行业的供应链稳链、保链,服务构筑总体国家安全观。
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取之于电池,用之于电池”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两山”理念的重要抓手,完全契合二十大报告中“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是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参与、融入和引领全球绿色贸易规则的重要路径。
北新新能目前通过自主研发具有短工艺、全适配、微排放、高提纯、低能耗特点的处置技术,可以实现对动力和储能电池的高效循环利用。
郭伟男(比亚迪投研部总监)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伴随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而来的主题,有压力和挑战,更是机遇,是所有生产和使用动力电池的企业需要扛起的责任,也是实现循环经济和碳中和的内在要求。废旧电池就是金山银山,其金属品位和经济价值远超普通矿山,值得大力投入和投资。渠道、品牌、技术和资金是挖掘这座金山的有力工具。我坚信随着政策的完善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将是一个媲美动力电池生产制造的行业,具有强大的爆发力,市场规模数千亿元,大有可为。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创新解决行业发展遇到的难题,成就梦想!
廖枢(恒创睿能副总经理)
对于锂电池回收行业,我们认为:
一是电池回收渠道未来最为重要,2024-2025年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浪潮来临后,市场上将出现大批量电池,不管是整车厂、电池厂、运营商以及其他产权人,如何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是关键;
二是电池回收企业的产能和技术方面,需要不断降本增效、提升技术,这是电池回收企业的硬实力和基本盘;
三是电池回收企业还要放眼全世界,与大客户紧密深入合作,具有国际化视野,才能在双碳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