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利无疑是上市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研发效率(用单位研发支出产生的专利数量来衡量)也是衡量上市公司质量的指标之一。本文对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8年专利数量以及2018年分行业研发效率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1)上市公司专利数量持续增长,大致每四年翻一番;2)上市公司专利数量分布极不均匀,与行业因素有一定关系;3)各行业研发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企业有必要根据行业特点做出研发投入决策。
本文采集了Wind中国宏观数据库2006-2018年上市公司专利数据(为单个法人单位截至各年年末公开的不含子公司的专利授权总数量,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之和),剔除专利数据、研发费用数据缺失、公司简称不匹配的样本,有效样本数量约为全部上市公司的一半。
一、上市公司专利数量持续增长但分布极不均匀
上市公司专利数量持续上升。2006-2010年平均专利数量从56增加到116,增长1.07倍;2010-2014年平均专利数量从116增加到281,增长1.42倍;2014-2018年平均专利数量从281增加到612,增长1.18倍,大致上按照每四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上市公司专利数量分布极不均匀。从2018年度累计数来看,专利数量最大值为80921,一家公司专利数量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9%,而2018年专利数量中位数仅为121,也就是说有半数的上市公司专利数量低于121。
二、各板块上市公司专利数量持续增长
各板块上市公司2006-2018年专利数量的中位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总起来看,中小板最高,创业板最低,深市主板和沪市主板居中。中小板专利数量高的原因是该板块以制造业为主,专利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制造业研发资金投入效率高于非制造业
以2006-2018累计研发投入为分母,以2018年累计专利数量为分子,计算单位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单位:件/亿元),衡量各行业研发资金投入效率。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制造业单位研发投入专利数量较非制造业高。制造业中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单位研发投入专利数量位列前三,分别为94.85、59.88、55.67。非制造业中,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单位研发投入专利数量位列前三,分别为,57.67、50.24、35.68。
四、主要结论
1.上市公司专利数量持续增长,大致每四年翻一番;
2.上市公司专利数量分布极不均匀,与行业因素有一定关系;
3.各行业研发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企业有必要根据行业特点做出研发投入决策。
执笔人:洪文琳
2019年9月
风险提示:"中小企业之家"分享荟是深交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为加强市场服务,围绕包括:IPO、并购、股权激励、企业成长发展、固定收益等市场专题,基于市场公开信息,联合相关市场机构专家参与进行跟踪、分析,而形成以反映市场发展变化的相关资讯内容或者报告。分享荟内容仅作为我中心所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公开出版物的参考资料及必要补充,应用于培训教材以及我中心"中小企业之家"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平台,如有相关机构、个人基于商业用途而使用之,我中心将保留追究其一切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